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精准出版发展路径研究


 发稿时间:    2020-03-26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和导向功能都有所变化。学术期刊的学术导向功能有所式微,由于期刊消解为单篇的论文,整体结构被碎片化,读者无法窥知期刊的全貌,期刊的组织性、整体性消失,在上网之后只能被动地等待读者的选择,学术期刊的主动推送功能消解,更遑论其对学术的引导功能。必须重新建立学术期刊的导向功能,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精确推送和传播期刊内容,正确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充分引领学术前沿,发挥学术期刊的引导作用,有效利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立体传播渠道促进学术期刊的精准、主动传播。

      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正遭遇发展的瓶颈:仍然未能找到合适的契合网络时代的发展路径,与大型数据库的合作仍旧停留在被动出版和传播的粗放、原始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应走精准出版之路,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学术内容和信息的精准化

  学术内容和信息的精准化,是学术期刊精准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现有研究的主要着力点。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数据庞杂,内容为王的学术期刊要生产出精准的学术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精准定位读者和市场,明确为谁生产。一直以来,我国学术期刊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其商品属性不明显,大多数学术期刊的市场定位模糊,目标读者不清晰。“互联网+”时代,各期刊更应精准定位读者和市场,为此,要做到:1.处理好国内市场定位和国际市场定位的关系。毋庸置疑,走出去一直是我国学术期刊的目标,然而,由于语言壁垒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我们认为,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中文学术期刊走出去难以一蹴而就,目前应准确定位国内市场,关注前沿热点,生产精品内容,为国内学术界服务。以此为基点,可以从做好期刊英文摘要出发,吸引国际学者关注,逐步走出去,扩展到亚太乃至世界市场。2.在经营战略上立足市场跟随者定位。我国学术期刊起步较晚,而全球科技出版市场已基本被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布莱克维尔等老牌出版集团占领,它们市场主导者的地位难以撼动,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学术期刊暂时只能作为跟随者定位世界学术市场。然而,作为市场跟随者并不意味着只能一味跟从,而是要尽量创新。此外,我国学术期刊数量非常庞大,且以综合性期刊为主,即使作为市场的跟随者也是步履蹒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市场细分,从而选定自己的目标市场非常关键。3.对国内市场进行细分。国内市场混沌不清,没有细分,这是导致期刊同质化的主要原因。应当深入研究,对市场进行细分,建立不同层次的期刊群落。细分市场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地理、人口、心理等多种因素对市场进行细分。地理细分主要是按照受众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等来细分市场,人口细分则是根据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因素来细分市场,心理细分是根据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消费者个性等变量来细分市场。以高校学报为例,由于各高校在办学层次、类型和定位上的不同,其所属学报也天然地具有不同层次和定位,有的面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有的服务地方、区域甚至本校;有的定位基础研究、传统学科,有的服务应用研究、新兴学科。然而,在现行评价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报却渐趋雷同化,唯评价数据是从,有的刊物甚至剑走偏锋,名为综合性刊物,实际却只保留经管、社会、法律等两三个影响因子高的学科栏目,既不见刊物的特色,也没有学校的特色;既没有作者意识,也没有读者意识。

  我们认为,就目前来说,我国学术期刊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市场细分,定位目标读者。一是区分普通个人用户和企业(团体)用户,有别于一般杂志,学术期刊的用户明显以集团用户(科研院所)为主,这就需要期刊明确目标用户的喜好和倾向,从而办出自己的特色。二是从地理位置进行区分,国内市场很大,有不同层次之分,需要准确定位。

  精准定位生产内容,明确生产什么。“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瞬息万变,期刊内容的精准定位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精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学术热点,促使选题、组稿、审稿的精准化,提供优质内容。例如对相关方针政策的精准领会、对热点话题的精准关切、对期刊选题的精准把握、对期刊学术质量的及时反馈和精准评估等等。这是现有研究的主要角度,在此无需赘言。2.在热点之外也要关注学术冷门,科学引导学术发展。学术热点固然说明其学术价值,然而当下未能受到关注的冷门话题并不是就没有学术价值,用长远的眼光来考量学术内容的价值,这未尝不是另一种精准。当前受评价体系的影响,许多期刊都以影响因子作为选文的唯一标准,对于相对冷门的学科文章常常一刀切、弃而不取,这未免背离了学术期刊的初衷。期刊主编、编辑要用精准的学术眼光,提供有学术价值的精品论文。3.必须采取差异化策略,不断创新,提供特色内容,打造期刊个性,避免同质化,保证期刊内容在质量和权威性方面的独特优势。互联网时代,不断地创新非常关键,世界科技出版市场上各大成功的出版集团无不证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只有避免雷同化,才能不被淹没,精准占领市场,捕获目标读者。“互联网+”背景下,面对新媒体信息及时性和海量性的挑战,学术期刊必须深入创新和改革,实现从无目的的“大众传播”转变为有目的的“小众传播”和“分众传播”,即以“定制”“定向”“圈子化”为特色的精准内容生产。

  学术传播和导向的精准化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和导向功能都有所变化。一方面,为传统出版形态所束缚的学术传播功能得到了根本的解放,但受传统出版的惯性思维影响,大多数学术期刊仍然处于重出版不重传播、虎头蛇尾的粗放经营状态,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往往交付于第三方数据库平台,属于“任君选择”的被动传播。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的学术导向功能有所式微,由于期刊消解为单篇的论文,整体结构被碎片化,读者无法窥知期刊的全貌,期刊的组织性、整体性消失,在上网之后只能被动地等待读者的选择,学术期刊的主动推送功能消解,更遑论其对学术的引导功能。丧失导向功能的学术期刊是不完整的,必须重新建立学术期刊的导向功能,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精确推送和传播期刊内容,正确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充分引领学术前沿,发挥学术期刊的引导作用,有效利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立体传播渠道促进学术期刊的精准、主动传播。

  1.及时推送,精准传播,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构建固定读者群。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介的出现,信息生产的丰富性和传播的便捷性使得信息传播严重过剩,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应接不暇,而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注意力可以转化为财富。那么,如何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一是要及时传播。互联网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必须要先声夺人才能快人一步。目前知网的优先出版正是这样一种应对,缩短从纸质到网络化的时间周期。即便是传统出版条件下,期刊也有固定出版日期,不能拖期,互联网时代则更要快,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先人一步。知网的“优先出版”正是一种应对方式。二是要融缩,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往往缺乏耐心进行长文阅读,而当下期刊却偏偏有长篇大论的趋势,那么,从期刊本身来看,学术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至关重要,务必要精准体现和涵括文章内容,必须要夺人眼球,争取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尤其对于手机平台来说,更要融缩全文精华进行推送。有一些刊物在自己的公众号推文时就对文章进行了剪裁,甚至注明“阅读完本文需要几分钟”,十分契合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的阅读心理。

  2.注重合作。一是与技术平台合作,变“期刊平台”为“平台期刊”。互联网背景下,各期刊作为内容提供商与各技术平台的合作已是常态,缺一不可,但这种合作是不对等的。有学者在谈到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合作时指出:“表面上看,这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巨头寻找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传统媒体提供内容,互联网公司提供信息入口;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互联网公司可能利用技术手段,在这场合作中逐渐取得主导,由‘媒体平台’发展到‘平台媒体’,实现从‘入口’到‘媒体’的升级。”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学术期刊出版领域,如果要问从哪获取学术论文和信息,大家的回答必然是网络,而非某某期刊,正如人们更多地从搜狐等新闻门户网站获取新闻资讯一样,“平台媒体”“平台期刊”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那么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出路在哪?互联网时代,技术是核心,从目前来看,在这场合作中,传统期刊对各数据库的依赖度很高,这些技术平台在期刊的数字化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只能暂时大力加强与技术平台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更深地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期刊生态系统,加强存在感,获取新的发展道路。二是与同行合作,小而散、单打独斗的期刊个体是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的,综观国际各大科技出版集团,都非常注重与同行的合作乃至并购,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从互联网和大数据获益。目前我国期刊人已经对此有了清楚的认识,现有研究也有诸多关注,可以说,我国期刊的集群化已经迈出了积极的第一步,正在稳步发展。(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Add
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6号
Phone
联系电话:0451-84652677
Enve
邮编:150000
Erweima
版权所有: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黑ICP备10202496号-2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    

黑公网安备 23010202010279号